
站在最高一层瞭望台,塔上的风很大,塔下的人很小,我的头很晕,因为老公的考问:这埃菲尔铁塔建于何年?
答案是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的那一年,世界博览会拉开序幕的那一年。
于是,我惊讶。那一年的中国人还拖着长辫子,摇着竹扇子,住着砖房子;这时的法国人却已经盖出了300米高的钢铁巨塔。
设计师埃菲尔(G·Eiffel,1832-1923),一位桥梁工程师,把横跨着的钢铁桥梁立起来作为机器文明的代表,骄傲地说:"法兰西将是全世界唯一将国旗悬挂在三百米高空中的国家"。
借用世纪在线的介绍,铁塔采用交错式结构,高300米,由四条与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带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铁柱支撑着高耸入云的塔身,内设四部水力升降机(现为电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预制梁架,250万颗铆钉,总重7000吨,由250个工人花了17个月建成,造价为740万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吨。这一庞然大物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与其说是建筑,不如叫做装配更为恰当。在设计、分解、生产零件、组装到修整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显示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创新魄力和幽默感。
法国这地方颇有意思,既有传统淳厚的艺术文化根基,又时不时地冒出些特立独行的怪异 – 一百多年前有埃菲尔铁塔,现在则有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也许批评声不断,但依然在不和谐中求和谐,不可能中觅可能。一座纪念碑式的铁塔,却在战争中传递了永不消逝的电波;一座备受争议的建筑,却因为战争中的作用让大众接纳;一位根本不通艺术的工程师,却创造了伟大的艺术品 – 巴黎人真可爱!
可是作为中国人的我,看到高高的埃菲尔铁塔,愈发想回到汉朝去。
证实了浪漫的人总是有很多奇怪的想法.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