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一段故事。城市里,风风雨雨下的无数痕迹就是故事的演绎,有的痕迹很旧,有的则很新;有的满目疮痍,有的华贵艳丽;有的朴实,有的传奇;有的轻轻一抹,有的狠狠一刀。
这之中,战争留下的痕迹最为深重苦痛。
亚庇,又称哥打丁那峇鲁(kota kinabaru)是现在沙巴州的首府,也是以前的婆罗州范围之一。二战时,这座城市还叫Jesselton,日军和澳洲军队在这里激战,整座城市在战火中几乎夷为平地。亚庇,其实是马来文"api”的音译,意思就是“火”。这座小城总是与火神搏斗,最后的一把大火就是日本兵点燃的。

在Jesselton Point的墙上,看到了二战给这座小城留下的伤痕,那狠狠的一刀。那些只剩下柱子的房屋废墟,在模糊不清的黑白相片上依旧触目惊心,血光冲天。据说,炮火连天中,这座小城的建筑物在45年日本人投降时,只剩下三座还基本完好的站立在焦土上。现在作为沙巴旅游局办公点的那座白色的大楼,还有它附近山顶上的那座历史久远的钟楼,就是其中之二。只是它们现如今的整洁的白色外表抹去了血腥的痕迹,来来往往车马人声的沸哮掩盖了悲戚的哭声。

但是,历史的年轮刻在它们的灵魂里。这些如今外表上已看不出苍桑的建筑,默默承受过往的悲痛,坚强地矗立到如今,就是为了告诉后人表象里面的故事。那座钟楼浑身没有一颗钉子,却从炮火纷飞中挺立至今,不屈不饶。在离Jesselton Point不是很远的地方,我看到了一处残垣,残留的柱子依旧挺立,四周是现代的楼和屋,现代的人和车。
这应该不会是战争留下的印记,但它让我想起战火中的痕迹,炮火硝烟中的残垣一定比这更加血腥。在这座小小的城市里,人们默默留下了许多战争的警示和纪念。我还看到过年轻的女设计师凭着自发的信念,开办了纪念战争的博物咖啡馆;看到过博物馆里陈列的历史;也看到了城市的中央,小小的纪念碑依旧在风雨中矗立,那石刻历经岁月的洗礼已渐模糊,碑身四周却干净整洁,默默表述着这里的人们对过去死难者和英雄的怀念和崇敬。

没有身处那样的时代没有身经那样的生活,真的无法想象这伤痕下的血与痛,也无从知道忍受伤痛从头再建的苦与泪。借着这些不多的残留痕迹,试着感受祖辈的痛苦和坚毅。感恩、知福、惜福,方能长久。
好了伤疤依然要记得疼!
Superb blog post, I have book marked this internet site so ideally I’ll see much more on this subject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