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巴丹纪行 之 可可的故事

斗湖的德源可可博物馆(Teck Guan Cocoa Museum),我们也去了两次。第一次是自己扑上门的,结果在博物馆的门口吃了闭门羹,因为参观是要预约的。第二次则是专车接送的,空气中始终萦绕的淡淡的可可香味把我们又诱了回来。

话说我对可可的了解,大概就是可可粉和巧克力,可可是生产巧克力的原料,长相么,估计是像咖啡豆一般。

一进大门,陈列类架上的新鲜的可可果就告诉我自己错得离谱。隔着玻璃,看见了整个可可加工生产的工艺流程。这才明白,想象中的和咖啡豆差不离的叫可可豆。

可可树长到三、四岁就开始开花结果,通常开花后要孕育六个月才结成果实。果实就叫可可果,外形恰似橄榄球,长约为二十公分。果实依品种及成熟度而不同,颜色也五彩缤纷,有绿、黄、橙、红褐、紫等等。可可果的外壳厚实,大约有一公分厚;果肉为白色,而包在果肉中的种子就是可可豆了。每颗可可果大约都含四、五十粒可可豆。

从可可果里剥离出来的可可豆经过破壳、除杂、烘焙、去皮、粉碎、液化等等过程,就变成了可可粉、可可脂。这两样宝贝在经过不同的调配,掺上牛奶等其他原料,就会变成巧克力、饮料、甜品等等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

博物馆里除了讲述可可的起源、制造,还有机会品尝、学习用他们的可可产品制作可可美味,比如可可汤圆、可可香草甜水、可可椰蓉糯米糕、可可饼干等等。博物馆的主人对自己的产品的热爱和自豪,从这些细致的小点心上由衷呈现。

可可原产亚马逊河流域,世界上能种植可可的地方不多,马来西亚的斗湖,就是一个主要的生产地。1957年一位华裔商人方德源从沙巴州政府那里分到了一批可可种子,在斗湖开始了可可种植;50年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可可博物馆就座落在他的可可工厂里,可可种植庄园也对外开放参观游览。

我们去的时候,博物馆里,除了游客,还有当地一群参观学习的学生。在这个什么都是经济挂帅的年代里,方德源的子孙用一种更有意义的方式纪念了他。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