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行,除了饱眼福看风情,我也是决不会放过饱口福的机会的,文艺的说法就是美食蕴含着当地的人文风情。
这次的山打根之行,没有太多的机会搜寻美食,因为一半以上时间旅行社包餐。虽不甚圆满,但回忆起来也是风情万种风味各异,华人、马来人、印度人、洋人的手艺都尝了一遍。

Bukit Melapi Lodge的餐食非常的美味,以马来风味为主,融进了西洋的一些特色,比如餐具的使用、早餐的改进,这就是殖民的风采。原本安排的都是自助餐,因为我们在该客栈最后一天的行程是早上6:30外出游河,中午12:30离开客栈,所以客栈特别另外安排了餐食以方便我们赶时间。咖喱鱼、咖喱南瓜,都是马来风味的,与印度咖喱不同,要清淡许多。而这之外,还有一盘炸薯条,完全的西式快餐。

乌龟岛也是客栈包餐的,早餐土司面包、果酱黄油熏肉,质量很一般。中午晚上的,明显中餐的风格,比如蒸鱼。但是我觉得很羞愧,因为这里的中餐实在是有辱美食大国的声名,而且又一次验证了我的观点:天下没有不好的美食,只有不好的厨师。排着队抢不美妙的食物中相对好吃的,哭笑不得,心中忽然想:这是南洋中餐,不是真正的中餐。把责任推到当地华人身上,我比较不内疚。

住在山打根的第一晚,在酒店对面的小店匆匆解决了晚餐。是印度人开的店,自然点了印度煎饼,还有各式咖喱,咖喱羊肉、咖喱牛肉等等,外加一盘五颜六色混有各种香料的印度饭。结果,又一次印证了我的观点,最好吃的美食就在街头巷尾的小店排挡间。

而富丽堂皇的门面下,往往掩藏的是对美食的失望。同样是山打根,慕名前去当地最大的海鲜餐馆。餐馆的确非常大,可是诺大的餐馆里,当晚只有我们一家四口在用餐,成了专场包场。这样的晚餐,实在味同嚼蜡,何况那菜品的味道本身也如蜡一般。


当然,华人也是能煮出不一般的美食的,只看用心与否。另外两处有关山打根食物味道的纪录,稍后专文奉上,其中就有一家好吃的海鲜面,华人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