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在欧洲旅行,火车是便利舒适经济的选择。
那年的欧洲之行,就身体力行地实践了“欧洲火车三部曲”:巴黎-凡尔赛的双层之旅,巴黎-罗马的欧洲之星,罗马-米兰的意大利之行。
去凡尔赛的时候,起始站点是靠近艾菲尔铁塔的一个小站,说它小指的是它的规模不是地位。车站和我经历过的、想象中的没有太大的区别,因而也就没有了特别的记忆,除去那个双层车厢。偏偏上车较晚,上层没有余位了,失去了感受的机会。(右图中、下)

罗马到米兰的列车,抱着旅行指南,在研究行程的刻苦中度过。隐约记得的就是,有个验票的意大利人慢悠悠地从空荡荡的车厢里穿过。那是一个悠闲的旅程,从阳光中走进,从细雨蒙蒙中走出。(右图上)
真正颠覆我对火车的传统观念的,还是欧洲之星的跨国之旅。那时国内还没有动车组,我对火车的所有印象,依旧停留在大学四年间来回慢慢摇晃的绿车皮硬座厢。
第一个颠覆叫“行者无疆”。
宽敞的候车大厅,也是售票大厅,和火车月台亲密相连没有围墙没有界限。傍晚时分在自动售票机上买了票,穿行于大厅,流连于琳琅满目的商品物事,时间过得很快。误了点的欧洲之星终于进站了,来到指定月台,悠然自行上车,就像是登上自家的私家车般自由。所有以前存在于脑海中的检票之类的疆界概念,瞬间分崩离析,就连后来的国境线都似乎无形。
第二个颠覆是移动的盛宴。
我们所在的车厢是类似于国内的软卧的,也是四人一间。同厢的是两个非洲的黑人,身上有味,味很重。于是,老公和我闲暇时就寻摸着在餐车消磨时光,预计着连带把晚餐也消磨了。
但是没有预计到的是,行进的火车上居然有如此丰盛的晚餐,一道一道,目不暇接。享受的同时,我们也后悔了,因为在晚餐开始前,服务员彬彬有礼地请我们挑选配餐酒,我们实在不习惯也不擅长,只有婉拒。眼见身前左右一桌一桌都是美酒佳肴,遗憾的感觉油然而生。

离开餐车卡座,来到外面的酒吧区(文首图),等待晚餐的人在这里耐心的等待着服务员的安排。一批一批的循序进入餐车就餐。原来火车上也会有美食和礼仪。
(附图转自网络,作者不详,谨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