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秦 之 碑林。石刻

跟着导游转到了石刻艺术室,远望匾额上“碑林石刻艺术室”七个大字倒也潇洒有力,问过才知是陈毅元帅亲笔所题。看来碑林的一字一迹都是大有来历。

进门便是一座汉白玉的老君像,据说是当年安禄山所献。老君身着道服,腰束帛带,结跏跌坐于三层番莲纹的须弥座上。纵然整个雕像伤痕累累修补处处,但仙风道骨依存。

道教的像仅此一座,佛教的则为数众多。有浮雕,也有圆雕,大抵都是南北朝、隋唐时代的风格,丰满圆润,与我在狮城所见的印度式、泰国式的佛像大为不同。

这个石刻展览应该是分为了宗教石刻和陵墓石刻两大部分。在一处石椁和墓门的中间,放置着一个巨大的兽首石龟。问过导游,原来这三件为一整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李寿墓中所得。那龟便是墓志,石制龟壳可以打开,里面便刻着墓志铭。目前国内仅有两件这样的兽龟墓志,弥足珍贵。

整个展室里最著名的恐怕就是这昭陵六骏的浮雕。浮雕的主人千古一帝唐太宗,可是要叹息一声,叹息后代子孙的不争气。千多年前这六匹骏马陪着他浴血疆场,千年后这六匹骏马更是残肢断臂,甚至流落异乡。叹,叹,叹,我也一起叹息!

唐代石刻的精美、圆润,呈现的是盛唐的华丽雍容。但是,我更喜欢的是汉代的石刻,有一种原始的雄劲,质朴的简炼,那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是一个我敬仰的时代。

我独爱这东汉双兽,似狮似虎,威武矫健,造型雄浑简练又细腻,想象力超群,一两千年前的古人的创意、品位和技艺实在令人叹服膜拜。

那一刻,我好想知道创造它们的人,只可惜他们的名字也许永远不会为世人所知。这满室的石刻造像中,又有哪一个创造者是为后人所知的呢?就连之前的碑刻,只有撰文者、书写者的大名被铭记,而一刀一刀在坚硬的石料上琢刻的工匠们却默默无名。书法大家们的技艺再好,也是要工匠们再创造才能永存在碑石上的,要刻出那一笔笔的魂和筋骨,又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展室外的空地上密密麻麻的立着一根根石柱,走近了一瞧,原来是形态各异的拴马桩。整整齐齐地列队,默默承受日晒雨淋,就像那些工匠们!

(后记:东汉双兽的大图取自碑林博物馆的网站,比我自己拍摄的清晰许多,谨表谢意!)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