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陕博 之 黄金唐朝

如果要给一个朝代选个颜色做代表,红黑色是汉朝,青灰是宋朝,那唐朝就一定是明亮亮的金黄色。

也许,有人要反驳,说:唐代的流行色是红不是金,金黄是明代的时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唐代确确实实是黄金的时代,盛世辉煌似金,雍容气派似金。哪怕具体到金器上,其品种之丰富、造型之别致、工艺之高超、设计之精美、内涵之深刻,没有哪一个朝代能比拟。

比如,那两件国宝级的鸳鸯莲瓣纹金碗,金光灿灿富丽堂皇闪得人眼睛直冒金星。锤碟成形,錾刻为纹,金碗的外壁为两层浮雕式的仰莲瓣,每层十瓣。上层的每个莲瓣中心还分别錾出狐、兔、鹿、鹦鹉、鸳鸯等走兽珍禽,或奔或跑或飞或栖,美不胜收到叹为观止。这金碗同时出土了两只,两只一起成为了国宝,也是罕见的双胞的国宝。

回来看拍的相片,顿时羞愧气恼。完全没有实物的雍容华贵细腻精湛,而且内壁里还显出三个浅浅墨色大字-“九两半”。我一恨在上面写字的工作人员,二恨自己不细致没挑好角度。结果意料之外的是,那三个字不是今人的手笔而是唐人的墨迹,墨书标重是唐代管理金银器的常用方式,以防以轻换重的掉包计。我误打误撞倒撞对了,我怨东怨西却怨错了。

传说唐明皇养过一只非常传奇的鹦鹉,名唤“雪衣娘”。它通体雪白乖巧可爱又极通人性,能背诗诵经,还会察言观色,每次明皇手语落下风时,只需主人一声轻唤,便展翅飞入棋坪舞弄一番乱了棋局。还有一日,雪衣娘飞上贵妃镜台,语曰:“雪衣娘昨夜梦为鸷鸟所搏,将尽于此乎?”

老天,这还是鹦鹉吗?整个一精怪。当我看到这件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立马想到了这个“鹦鹉精”。雪衣娘绝对是国宝,这只银罐也绝绝对对是国宝,大气又不张扬,精致却不繁琐,我非常的喜欢。

很长的时间里,舞马祝寿都被怀疑是文人墨客的夸张。这件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的出现,却是再现了明皇当年的盛世。百余舞马,披锦戴绣,昂首奋蹄,翩翩起舞,衔杯高祝寿。舞姿就如同这件银壶一般绝代风华,舞马也如同这件银壶一般一领风骚成为国宝。

纯用黄金打造的生活器皿实在太过奢华,大约只有皇帝陛下能用敢用可以用。因而,金银配就是另一种折中的选择,收敛了些光芒,也创造出另一种风韵。

其实说到黄金,最直接的联想便是首饰。金首饰、银首饰,即使在今天依旧是女人们心心向往的。只是今天的女人永远只能对着唐朝的女人自叹弗如,看看这一组头饰,既叹奢华首饰她们的珠光宝气,又叹她们玉颈的坚强平衡能力的超凡,还叹她们时间的悠闲。

面前或走或飞的祥龙,不管是赤金的,还是鎏金铁心的,今天都是无价之宝。那栩栩如生的姿态,腾云驾雾的气势,但愿依旧在保佑我们。

“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这据说是刻在一面唐代铜镜上的贾岛的诗句。我走马观花,只见到一面铜镜上刻着字,也好认,从右至左依次写着“荣启奇问曰答孔夫子”。可是在网上见到的读法却是从左到右-“孔夫子问曰答荣启奇”。不知这段典故,于是也就不知何者正确,留着慢慢考证了。

只是青铜的镜到这儿变作了金和银的,光亮亮,对着这样的镜贴花黄可是要美上几分?如鸾凤般一鸣惊人!

铜镜犹在,美人香消。马嵬坡后,明皇日夜怀念贵妃,命人寻尸厚葬。高力士回禀,尸体无存,“唯香囊犹在”。一直疑惑,尸体都朽了,那香囊锦袋如何能幸存?直到法门寺地宫里的香囊出土,直到地宫里相应的记账碑出土,一一对应,才知唐代的香囊非是丝绸锦缎所制,而是金属镂空雕成。

更奇特的是,这种球状的香囊不论如何滚动倾斜,囊中的香料都不会溢出污染损伤衣物。因为香囊里居然有持平装置,这种持平装置居然完全符合陀螺仪原理,这一原理在欧美是近代才发明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领域。NASA实在应该选用这种香囊当纪念品。

也有一些器皿看似工艺并不复杂,就像这个银石榴罐,简洁得像现代人的作品。而且我几乎就以为它们是现代的产品,因为造型标准到了极点,组合在一起的几何形状都极正,难以想象是手工制作。

或许唐代的时尚色是红色,也正是这种红,衬托出了黄金的富丽堂皇生机勃勃,让那一抹金色永远留在这个黄金皇朝黄金的年代。

荣耀陕博 之 黄金唐朝” 有 8 則迴響

  1. 我看我的“铜”类,没那个塑料架也是“倒立”得起的,平衡的。添足啦……

    1. 那龙的确自己就可以平衡站立,现在这算是加固吧。我现在有个疑问,不知陕博对文物的防震保护是如何实施的,金银器还好些,那些陶器瓷器瓶瓶罐罐的,摔了就糟了!

    2. @flora2fl :

      陕博瓷器防震:1,如果大震来了,房子塌了,就没法了。只有再出土一次了。
      2,如果是小震,预先用鱼线固定就会没事。
      3,藏在我家大柜里,用冬天的棉被包好几层,无论大小震都一定没事。

  2. 《列子·天瑞》孔子游泰山,遇荣启奇鼓琴唱歌,孔子问其何乐,答曰:使我高兴的事很多。天地之间,以人为贵,我幸而为人,一乐也。男尊女卑,我幸而为男,二乐也。有的人短命,夭折于襁褓,而我已年近九十,三乐也。故此镜又称“三乐镜”。

    哈哈哈!哈哈哈镜是也!

    1. 谢谢考证,可惜镜面没有反过来,不知这哈哈哈镜比哈哈镜能否更让人捧腹!

    2. 我终于查到了《列子·天瑞》里这一段的原文:

      “孔子游于泰山,见荣启奇行乎郕之野,鹿琴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惟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天日,不免于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者,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