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说过南洋岛国的组屋春秋,今儿个再扯扯这个华人为主体的地界的食阁春秋。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华人爱吃好吃嗜吃如命,从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跳的走的,无所不吃。
吃的花样、种类、方法之繁多,世间少见。这富人自有富人的吃法,山珍海味满汉全席。您要是吃不上就抱本《红楼梦》,跟着刘姥姥一起学习富人的吃法。穷人呢也有穷人的吃法,嘉陵江畔的纤夫在喊完号子拉完纤后,在铁锅上折腾出来的杂烩火锅如今也名满天下。随便在街边支个炉子架个锅,随手一露便是手艺的也大有人在。
这南洋的华人本是逃难的穷人,也习得了穷吃的真髓,满大街小巷地支炉子架锅,没有证也没有照,只有磨出老茧黑黝黝的手和脑门滴答往下的汗。生意还红火,只是这街边地上就有点惨不忍睹,唰锅的水吃剩的骨头烂掉的菜叶,还有嗡嗡飞的苍蝇一群一群。遇上刮风下雨,那锅里碗里还得再加些自然作料。岛国整日价烈日当头,艳阳高照,稍不留神那肉香就换做馊臭,再不留神吃进肚,补身体的肉变作泻肚子的药。
虽然大头领对共产主义不感冒,但是不妨碍他偶尔和共产主义者想的一样,比如大头领大概不会反对毛主席说的“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于是风风火火三十年,衙门先是在70年代盖了简易房,上有顶下有盖,上水下水分开来,桌子椅子一排排,街边的小摊全部搬进来。卖菜卖肉的地叫巴刹,卖熟食的叫小贩中心或者熟食中心,街边摊立马变成了大食堂。没证的扯证没照的办照,这驻扎在食堂的火头军师也越来越多,五颜六色,东南西北中。岛国的人民就在这个新食堂大干快上,吃了早餐吃午餐,吃了午餐吃晚餐,闲时再来喝咖啡;吃了中餐吃西餐,吃了印度菜再吃泰国餐马来餐,最后不忘本地民族大融合的地方餐。

吃饱喝足了,人就开始折腾了。简易房挡了风遮了雨,却避不了烈日炎炎。仓廪实而知礼节,吃饱了自然就要讲究文雅,满脑门子的汗胳肢窝下的渍,实在有碍文明有碍观瞻。于是,旧的翻新,无的添加。盖了新房,装了风扇,再改了空调。灶台炊具不锈钢,到处扮美美,大食堂变作干部中层的小食堂,小贩中心变食阁,简易房变成了砖瓦房,身价不一样了。
衙门也来凑热闹,弄了个牌牌ABCD的给各家挂上。A和B,优和良,放心大胆地吃;C是中,小心卫生要注意;D牌注意要整改,不改就关你的门。于是乎,大食堂小食堂都擦得锃亮锃亮,小食堂当然更亮。亮亮堂堂的就走到商业区、金融区、办公区、游览景区,开始掏衣着光亮的人的荷包。大食堂就基本留守平民百姓的居住区,活在组屋里。
不过无论怎样亮,食堂就是食堂,不管是大食堂还是小食堂。守本分才是正道,老想着出轨就不好,闹了出来就没人买单。所以,物美价廉是要时刻牢记的。还好,小食堂虽然没有大食堂朴实,本分总算还在,价钱相对她的设施也算公道,这样才赢得食客争先恐后地买单。
食客是最机敏的,不论大食堂小食堂,一眼便能分出优劣找出最合适。久而久之,有的食堂或者有的食堂里的大师傅便有了声名远播,甚至勾得千里之外的西洋东洋北洋客前来捧场。那个威风那个荣耀!
(后记:示例图片均出自同一间食阁,名唤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