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道建川博物馆,是因为汶川大地震后知道了樊建川此人,知道他在做民间博物馆,以抗战内容为主,后又添加了地震主题,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灾难回顾。因为是非官方,所以一直以为规模小,没想到实际规模这么大,特别是占地这么大。
我是奔着抗战的主题来的,按图索骥地参观了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川军抗战馆等分馆。各个馆内参观的人都很少,气氛总是压抑,毕竟那不是一段让人愉快的历史。

走出来,虽然外面的天空也飘着阴雨,但是凉风一吹空气骤然新鲜。
在展示共产党抗日功绩的中流砥柱馆和表现国民党抗战功劳的正面战场馆之间,是抗战老兵手印广场。3000平米的广场,整整齐齐呈V字状地排列着钢化玻璃制成的手印墙,就像阵前无畏的战士。



手印墙上3810个鲜红的手印,是当年洒着热血冲锋陷阵前赴后继挽民族危亡于一线的千千万万抗战勇士的手。不要去辨别他们的党派、籍贯、身份、爱好、经历、战功,那一刻,只要他们面对着日本人勇敢地战斗了,他们就都是英雄,是中国的中流砥柱。

“建川博物馆聚落”这几个大字是爱新觉罗·启功书写的。启功先生,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他的墨宝出现在建川博物馆,其实也是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求同存异下的万众一心和众志成城。
所以,尽管我个人不喜欢这个建博物馆的房地产商人樊建川,尽管地产界有人说这博物馆是用来圈地的,但能努力记录那段历史,仍是功德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