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Seah Street、Purvis Street这几条平行的小街,据说原来的名字叫做海南一街、二街、三街,只是我怎么也分不清哪个是一,哪个是三。
顾名思义,这里原是海南人的聚居区,也因此海南鸡饭摊或是小店特别多,叫得出名头的老字号就有瑞记、逸群;后起之秀也有新瑞记等等。


2007年那阵子,在Seah Street的口上也还藏龙卧虎了一家好吃的鸡饭店。小店名字洋火得很,叫Bossy Cafe & Restaurant。我来来往往路过若干回,都没有把它和传统的海南鸡饭联系在一起,只是去参观它的邻居玩具博物馆才顺便发现了新天地。

店面不大,云石圆桌面很传统也很干净,装盘的碗碟有很传统的公鸡图案,扑面而来的怀旧感。最棒的是它的鸡肉,香滑细嫩而有咬劲,这个评语不光是我给的,也是“神厨三绝”的神厨的评价。店家喜滋滋地把刊有神厨评价的报纸贴在玻璃门上,神厨说这是他吃过得最好吃的鸡饭,我持保留意见,虽然还不错但算不上最好吃。
(二)
时间到了2009年3月,那天从同一条街上的新瑞记鸡饭店用餐出来,我沿着小街往前走,一阵风吹,卷起前面小路口处的一面旗帜,上写三个大字“老瑞记”。
瑞记是新加坡知名的老字号鸡饭店,比逸群的名声还大。可惜的是一个意外就后继无人荒芜了。但这个牌子一直是闪亮亮的,所以,不少鸡饭店都喜欢借光这个牌子,比如我刚吃完的“新瑞记”。

冠个“新”字在前,至少谦虚强调自己是后来者;这冠一个“老”字,是强调自己比瑞记的资格还老吗?还是说瑞记的传人又起死回生了?再仔细一打量,这店面我还很熟悉,不就是神厨推荐过的Bossy Cafe & Restaurant吗?
忍不住、打不消一探究竟的念头,又一日寻机进得店来,品一下“老”的魅力。圆桌旁坐下,上下打量,只有门口的招牌和服务生的模样大致有变,就不知道这鸡饭的滋味变没变。



鸡饭上桌,卖相不错,盛汤的碗装鸡饭的盘,还是以前的模样,一唱雄鸡天下白。而鸡饭的味道么,似乎还不如从前,尽管卖相还不错。于是,我愈发的不喜欢他们的招牌,这个“老”字不如别人的“新”字有诚意有尊重。
(三)
今天路过,远远地看到招牌,还叫“瑞记”,只是从“老”变成了“正”;而这个“正”字的英文用的还是汉语拼音,与“瑞记”两字的本地拼法不同,合在一起,莫名的诡异和不搭。
这间店改头换面了好几次,后来者卖的也依旧是鸡饭。只是这店的后来者实在大言不惭,这次,我不想进去了。


后记:本文由两篇旧文修改增补而成,这两篇旧文最初分别发布于2007年4月6日和2009年3月20日。合并修改重发后,保留当初收到的评论。
前几年看了喜欢的导演张艾嘉拍的《海南鸡饭》,就想着哪天能吃到,看到这些图,心又痒痒了- -…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