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我不陌生。非但不陌生,还曾经是医院的常客。
(一)
全身换血,才让我的生命没有永远停留在72小时。从此,大人们开始不断地在我耳边带着安慰的口吻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后福来的挺快!当初全国只有北京、上海各有一家医院可以进行这个换血手术,接受手术的婴儿形同科研产品,之前的产品出现了若干痴呆愚傻的“废品”。在核定合格正常之前,每一、两年我都必须回厂检验,做过很多智力测试题。我的确幸运,是个验收合格甚至优良的正品。
(二)
幼时的身体状况千疮百孔,死里逃生也不是一回两回,但我大都不记得了,从母亲那里听来总觉得像是与我无关的传奇故事。
感冒咳嗽,那都不算病,但是一感冒全家就紧张,因为接下来发生的往往是气管炎、哮喘、肺炎。
气管炎阶段,我整夜不能眠,咳嗽不停,躺下就喘不过气来,必须坐着睡觉;
哮喘阶段,坐着也喘不过气,时时刻刻体验窒息的感觉,必须输氧,那时家里常备氧气包;
肺炎阶段,打针吃药已无济于事,不得不进医院输氧输液折腾半个月。
周而复始。
(三)
第一次自己有深刻记忆是那年在奶奶家。生病,打针,镇上的护士偷懒用了前面人打过青霉素的针管,我回到家便往鬼门关走了一回。浑身停不住的抽抽和冒不完的冷汗,我心知不对,故作镇静地哼歌,但歌声颤得连不成一句。
奶奶发现时,我已经一个人在奶奶家的厢房里扛了一个多小时;奶奶吓得嘴角和小脚一块颤抖,我也跟着抖得越发厉害,脑中闪过邻家倒插门的新女婿那把乡下人见都没见过的小提琴。我摸过他的琴弦,轻轻一拨就不住地抖动着呜咽着…
过关后大人琢磨为啥没死,大概是与我身体相克的青霉素的量还太少。
(四)
又一次的住院,这是我母亲单位的叔叔阿姨说的“一年365天360天在医院”的某一天。
医院护士值班室,我的娱乐室,不打点滴时我就在那儿画画写字玩玩具看小人书顺带听小护士聊天。忽然惊闻昨夜医院有人不治,默不作声地找到母亲,疑惑医院里怎么还会死人。一向以为医院是起死回生的圣地,忽然就生生地被打击。
于是,那个喜欢在值班时织毛衣的小儿科主任爷爷,失去了伟大的光环。
(五)
有段时间每天要去医务室静脉推药,扎针的疼痛让我每次都拧着不肯去。于是糖果、饼干成了招安的手段,非常有效,那个年代一颗糖就是一个宝贝。我总是屈服于糖果的诱惑,忘记针刺的疼痛,乖乖行进在通往医务室的小路上;也总是及时地在医务室门口把糖果吃完,然后又是耍赖的开始,最后以针头带来的疼痛伴随着飞流直下的眼泪而结束。
周而复始。
(六)
那一次,妈妈说是因为我嘴馋贪吃父亲从北京带回来的粉肠。我死活闹着要吃在火车上跑了三天两夜的粉肠,妈妈拗不过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楚楚可怜的我,妥协了,然后大过年的,我因为胃出血住院了。那时我4、5岁,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
吃进去的是粉肠,吐出来的是咖啡色的血;吃进去的是手指长的那么一段粉肠,躺下来的是半个多月的时光,终于又熬过一关。
(七)
某天夜里,腹部绞痛,翻来覆去,最后去了医院。
然后,进了手术室,阑尾炎。
一般人割个阑尾,半个多最多一个小时,局部麻醉足矣;我,从进去到出来5个多小时,从局部麻醉到半身麻醉再到全身麻醉。据说,我妈在手术室外都快崩溃了。
相熟的医生和我妈说:拖这么久,是因为找不到阑尾。原来因为我从小经常用抗生素,无意间压住了以往阑尾的炎症,这么反复拖拉,我的阑尾慢慢变成一个小小的肉疙瘩,不注意都发现不了。医生打开我的肚子讨论研究一番,认为没有危险,清理了一下又缝上。
敢情我这一刀是白挨了。
(八)
医院生涯中,最惊恐的要数麻醉经历。
痛的确是不痛了,但一段记忆消失了,就好像纷杂的磁带上突然空白一段,顿时的销声匿迹。原本里面的人们都或窃窃私语或高声喧哗,你一出现便鸦雀无声,气氛诡异,你忍不住拼命猜想回忆,却一无所获,也就愈发恐惧。
(九)
成年了,病痛也远走高飞了。
但后遗症依旧困扰我,我的心肺功能不好,容易累容易乏;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晚上自己会担心一觉不醒。
四环素牙伴我终身,牙黄都是小事,牙釉质被彻底破坏,等于牙齿少了最外面的保护层,我那满口沧桑破碎的牙,以后我只能喝汤吃豆腐。
链霉素把我搞成半聋,确确实实的“半”,我一边耳朵听得见,另一边失聪。
(十)
成年后依然住院两次,为的是生孩子。记忆中从来是自己闹着医生要出院,却不曾想有朝一日被医生“赶”出医院。
在新加坡的妇幼医院里呆了难忘的一天 – 吹电扇、吹空调、洗淋浴、喝冰水,敷冰块 – 之后,医生大笔一挥,就将我和新生一天的儿子一块呼拉出去了,理由是“一切正常,可以回家了。”
(十一)
后来去医院大都为的是儿子们。
新加坡的医生极少极少用抗生素,小孩发高烧的处理方式是物理降温 – 洗澡;外加退烧药什么的,既不打针也不吊针;回到国内,我儿子的小屁股上5年来历史性地头一回挨针,以至于不懂得这叫打针,哭叫着对我说:妈妈,屁股上有东西!
这一路写下来,我自己都感动得要哭了,我这一生真是九死一生;而我居然没有多愁善感悲泣人生放弃世界;我开心地活着,拿了中美两个硕士文凭,生了两个儿子;对事业不强求,对生活不挑剔,走南闯北见世面;和老公白手起家创业过,在异国他乡朝九晚五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很满意了。
希望身体能扛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