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几年国内的年轻人风靡炒鞋,我还没回过味来,就又被他们痴迷盲盒的上瘾程度震惊,居然能玩到不能自拔,玩到不惜负债买盲盒。
盲盒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福袋,扭蛋,甚至小时候玩的水浒卡那样的“玩具”。“盲”,是其重点,就是说你压根不知道买到的是什么,打开才知结果。因为未知,所以好奇;因为好奇,所以期待。
盲盒如今很红火,但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时尚是一个圈”这句话真是真理,类似盲盒这种「盲抽」「盲买」的玩随机的营销模式,十几年前我就领教过玩过了。
2007年在新加坡市面上空降了两款饮料,一个取名“Whatever”,另一个叫作“Anything”,来自一个也是空降的公司Out Of The Box Pte Ltd。这两款饮料的易拉罐包装设计上有大大的问号,这正是该产品最大的亮点。跟其他品牌不同的是,在拉开拉环、畅饮入口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喝到哪种饮料,阿迪达斯著名的广告语“Impossible Is Nothing”似乎也可以用在这里。
Anything 是碳酸饮料,包括可乐、柠檬可乐、苹果汽水、麦根沙士、Fizz Up及Cloudy Lemon这 6 种饮品;而 Whatever 是非碳酸饮料,包括另外6种饮品,即冰柠檬茶、水蜜桃茶、茉莉绿茶、白葡萄茶、苹果茶和菊花茶。我大都买Whatever,因为于我而言,Anything里的麦根沙士是世界上最难喝的饮料。
这种新概念一上市,便在新马两地风靡一时,掀起高潮,第一个月的销量就达到 350 万瓶,这原本是公司设定的2007年全年销售目标。就如同它突如其来的的空降,Anything和Whatever也突如其来地消失,就在2010年,突然得我都来不及反应,突然得到今天我有时都会想:当年真有这饮料吧?我没做梦吧?
打开拉环时,心有期待;喝下第一口时,或欢喜或平淡或沮丧,的确是种不一样的感受,是「随机性」带来的快感。
可再是不一样,也不过是一时的新鲜好奇,为何如今有人会玩盲盒玩到负债?
说白了,就是心太贪。
Anything和Whatever,内里的饮品,价值一致,概率一致,随机的只是口味。如今盲盒里的物件,价值不等,概率不等;值钱的出的少,抽到便是赚到,如同嘉年华的抽奖一样。买盲盒,像极门槛极低的赌博,此时,快乐的源泉已经从好奇变作刺激。
天下的赌博游戏通常都入门容易,得手却不易;参赌的人则总是奢望以小博大,自信自己会是胜利者。这两者碰到一起,真就是Anything对上Whatever,对眼的结果就是上瘾,就是赢小输大。
有句话说,好奇害死猫。但猫有九条命,有限而克制的好奇,一时半会还害不死猫。
真正害死猫的是贪婪。好玩之外,炒鞋是为了钱,盲盒也是为了钱。